氣象是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氣象數據則是環境空氣質量模型的基礎數據之一,《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18)中推薦的環境空氣質量模型如Aermod、Calpuff等均需要輸入合適的氣象數據,氣象數據一般分為地面氣象數據、高空氣象數據和模擬氣象數據。
環境質量數據代表著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評價項目建設完成后的環境空氣質量,也用于光化學網格模型等模型模擬結果的驗證,是環境空氣質量模擬所必須的數據。
環境質量數據分為兩類,常規監測點數據和補充監測數據。我們這里所說的環境質量數據,指的是常規監測點數據,即環境主管部門設置的長期環境質量監測點,其監測數據體現了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長期的變化。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的級別常分為國控點、省控點和市控點等級別,部分工業園區也設有自己的常規監測站點,監測的因子主要為基本污染物,包括SO2、NO2、PM10、PM2.5、CO、O3,有的常規監測站點還包括其他污染物,例如工業園區監測站點有的會監測VOC等因子。
環境質量數據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逐日環境質量數據和環境統計數據,其中逐日環境質量數據包括基本污染物逐日的濃度數據,采用Excel格式提供,可以用于評價基準年的環境質量現狀和用于基本污染物數據疊加。環境統計數據主要為基準年基本污染物的年平均質量濃度和日均保證率質量濃度,例如SO2的年平均濃度和98%保證率濃度,滿足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疊加的要求。
地形數據目前多采用90m分辨率的SRTM數據和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數據。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國防部國家測繪局(NIMA)聯合測量。2000年2月11日,美國發射的“奮進”號航天飛機上搭載SRTM系統,共計進行了222小時23分鐘的數據采集工作,獲取北緯60度至南緯60度之間總面積超過1.19億平方公里的雷達影像數據,覆蓋地球80%以上的陸地表面。 SRTM系統獲取的雷達影像的數據量約9.8萬億字節,經過兩年多的數據處理,制成了數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即現在的SRTM地形產品數據。此數據產品2003年開始公開發布。
ASTER GDEM數據由日本METI和美國NASA聯合研制并免費面向公眾分發。ASTER GDEM數據產品基于“先進星載熱發射和反輻射計(ASTER)”數據計算生成,是目前唯一覆蓋全球陸地表面的高分辨率高程影像數據。
地形數據可以從空間地理數據云網站(http://www.gscloud.cn/)下載,空間地理數據云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國家基礎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提供支持,免費注冊后下載數據,除了地形數據,還包括美國陸地資源衛星(LANDSAT )衛星圖片等免費數據。資源非常豐富。
提供環保領域的各類數據服務。主要包括:機動車數據服務、氣象數據服務、環境質量數據服務、土地利用數據服務、污染源及碳排放清單服務。
通過建設原始庫、主題庫、資源庫、業務庫、知識庫、數據資源目錄等,實現相關業務數據的查詢檢索、比對訂閱、模型分析、數據推送、數據鑒權、數據管理等功能。